全國服務熱線:
400-713-0022
什么是農業物聯網
發布時間:2021-06-02
一、農業物聯網概念:
農業物聯網即是在大棚控制系統中,運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實現溫室內環境信息采集,設備遠程自動控制等。通過傳感器等設備檢測環境中的溫度、相對濕度、PH值、光照強度、土壤養分、CO2濃度等物理量參數,通過各種儀器儀表實時顯示或作為自動控制的參變量參與到自動控制中,保證農作物有一個良好的、適宜的生長環境。遠程控制的實現使技術人員在辦公室就能對多個大棚的環境進行監測控制。采用無線網絡來測量獲得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可以為溫室精準調控提供科學依據,達到增產、改善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二、農業物聯網背景:
隨著世界各國政府對物聯網行業的的政策傾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物聯網產業被急速的催生,根據國內外的數據顯示,物聯網從1999年至今進行了很大的發展滲透進每一個行業領域。可以預見到的是越來越的的行業領域以及技術、應用會和物聯網產生交叉,向物聯方向轉變優化已經成為了時代的發展方向,物聯網的發展,科技融合的加快。
農業物聯網:物聯網被公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他是以感知為前提,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全面互聯的網絡。在這背后,則是在物體上植入各種微型芯片,用這些傳感器獲取物理世界的各種信息,再通過局部的無線網絡、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各種通信網路交互傳遞,從而實現對世界的感知。
傳統農業,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全憑經驗、靠感覺。如今,設施農業生產基地,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瓜果蔬菜該不該澆水?施肥、打藥,怎樣保持精確的濃度?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如何實行按需供給?一系列作物在不同生長周期曾被“模糊”處理的問題,都有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實時定量“精確”把關,農民只需按個開關,做個選擇,或是完全聽“指令”,就能種好菜、養好花。
農業物聯網功能圖
三、農業物聯網原理:
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這個網絡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其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
四、農業物聯網結構:
農業物聯網架構可分為三層: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
感知層:采用各種傳感器,如溫濕度傳感器、光照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風向傳感器、風速傳感器、雨量傳感器、土壤溫濕度傳感器等來獲取植物的各類信息。感知層是物聯網識別物體、采集信息的來源。
傳輸層由各種網絡,包括互聯網、廣電網、網絡管理系統和云計算平臺等組成,是整個物聯網的中樞,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信息。
應用層是物聯網和用戶的接口,它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物聯網的智能應用。根據WSN獲取植物實時生長環境信息。如溫濕度、光照參數等,收集每個節點的數據,進行存儲和管理實現整個測試點的信息動態顯示,并根據各類信息進行自動灌溉、施肥、噴藥、降溫補光等控制。對異常信息進行自動報警。加裝攝像頭可以對每個大棚和整個園區進行實時監控。
五、農業物聯網應用方案系統:
無線傳感系統解決方案、溫室智能控制解決方案、智能節水灌溉解決方案、水產養殖管理解決方案、食品溯源系統解決方案、專家咨詢系統解決方案、視頻監控系統解決方案、氣象環境監測解決方案、花卉果蔬植保解決方案、水池水質監測解決方案、農產品安全監測解決方案、農業示范園區解決方案、終端控制解決方案、土壤墑情檢測解決方案、大田環境監測解決方案、畜禽舍環境監控解決方案、園藝自動控制解決方案、科研院所配套解決方案。
六、農業物聯網功能:
實時監測功能:
通過傳感設備實時采集溫室(大棚)內的空氣溫度、空氣濕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溫度、棚外溫度與風速等數據;將數據通過移動通訊網絡傳輸給服務管理平臺,服務服管理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遠程控制功能:
針對條件較好的大棚,安裝有電動卷簾,排風機,電動灌溉系統等機電設備,可實現遠程控制功能。農戶可通過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控制溫室內的水閥、排風機、卷簾機的開關;也可設定好控制邏輯,系統會根據內外情況自動開啟或關閉卷簾機、水閥、風機等大棚機電設備。
查詢功能:
農戶使用手機或電腦登錄系統后,可以實時查詢溫室(大棚)內的各項環境參數、歷史溫濕度曲線、歷史機電設備操作記錄、歷史照片等信息;登錄系統后,還可以查詢當地的農業政策、市場行情、供求信息、專家通告等,實現有針對性的綜合信息服務。
警告功能:
警告功能需預先設定適合條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設定值可根據農作物種類、生長周期和季節的變化進行修改。當某個數據超出限值時,系統立即將警告信息發送給相應的農戶,提示農戶及時采取措施。
七、農業物聯網案例:
為提高種植效率,蒼山縣在現代農業示范園引進了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農業物聯網技術,在其所建設的蔬菜大棚中全部安裝農業物聯網監測設備,通過農業“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大棚蔬菜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生長環境,根據產生的智能監測信息對蔬菜進行精確管理,通過無線傳感器對溫室環境進行自動和手動調節,溫度高了自動開啟風機等設備進行降溫,通過土壤濕度傳感器對灌溉自動控制,達到該澆水的時候澆水,該施肥的時候施肥,完全實現自動化,促進有機高效農業發展。
裝上一個小小的無線傳感器,大棚里的蔬菜就會說話、有感覺、有思想了,大棚里的溫度高了它會警告你,土壤里的濕度低了它會通知你,更準確地告訴你它的需求。
“使用物聯網以后,我們馬上就能和大棚里的蔬菜‘對話’了。”走進大棚內,農技師說,“蔬菜它需要什么溫度?什么時候要澆水?什么時候要施肥?澆多少水?施多少肥?你并不完全知道,或是只知道個大概。但是裝上一個小小的傳感器,它就會說話、有感覺、有思想了,大棚里的溫度高了它會警告你,土壤里的濕度低了它會通知你,更準確地告訴你它的需求,使大棚內植物所需要的生長環境保持在理想狀態。”
農技師對于“物聯網”多少知道一些。還指著棚里靠近中間位置架起了一副“天線”,上面掛著幾個小盒子,說“這就是傳感器,分別采集環境溫度、濕度、土壤溫度、水分、光照以及二氧化碳濃度,每隔5分鐘采集一次數據,通過智能傳感器與嵌入3G模塊的無線物聯網網關,發送到上位機系統。”呵呵,農技師知道的還是蠻具體的。
農技師現在只要坐在辦公室里,筆記本或者電腦的頁面停留在幾片蔬菜葉子上,用鼠標一點點拉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葉片上趴著幾只小蚜蟲。這樣農技師通過物聯網的遠程監控系統發現了“敵情”,可以立即給棚里的農業工人提了個醒。早點做防護措施。
雖然物聯網對于農業發展所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在使用上還未形成剛性需求。作為一個新興事物,農業物聯網正處在邊試驗邊示范的階段,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對于傳統農業來說,物聯網的成本過高,在沒有見到效益之前,讓農民提前投資難度較大。所以對于這一新事物,很多農民,甚至一些農業干部、政府部門還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迫切需要轉變觀念。在加大政府扶持、建立補貼制度的同時,應盡快建立適應農業發展需求的商業模式,由市場引導、向市場要錢,是推動物聯網發展的有效方法。
八、農業物聯網未來趨勢:
物聯網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場科技革命。
物聯網使物品和服務功能都發生了質的飛躍,這些新的功能將給使用者帶來進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這些功能的新興產業。 物聯網需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固話寬帶的普及是物聯網海量信息傳輸交互的基礎。依靠網絡技術,物聯網將生產要素和供應鏈進行深度重組,成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現實載體。據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物聯網產業鏈今年就能創造1000億元左右的產值,它已經成為后3G時代最大的市場興奮點。
下一篇:什么是互聯網+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