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
400-713-0022
什么是農業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1-06-02
農業現代化簡介:
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用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經濟管理方法將農業生產武裝起來,使農業生產由落后的傳統農業逐漸轉化為具有當代先進水平的現代化農業,這一過程就是農業現代化發展。
農業現代化遇到的兩大問題:
一、兩個“天花板”:目前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已高于進口價格,繼續提價遇到“天花板”;農業補貼中有的屬于“黃箱”政策范疇,受到世貿組織規則限制,部分補貼繼續增加也遇到“天花板。
二、兩道“緊箍咒”:生態環境嚴重受損、承載能力越來越接近極限;資源開發利用強度過大、弦繃得越來越緊。
如何推進農業現代化:
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牢固樹立和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于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
一、提高創新能力,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添動力。
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創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農業農村發展思路的一個重大轉變。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因此,要加快調整農業結構,促進產業提檔升級,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加快品種改良,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提高農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的有效組織形式和實現方式,重點是進行土地制度改革,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辦法,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要推進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創新,完善農業生產激勵機制??傊?,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激活資源要素潛力,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農業供給體系。
二、做好協調工作,推動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當下,我國廣大農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與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只有把諸多現代元素注入農業,培育農村內生性的物質基礎,增強造血功能,才能讓農業農民農村同時實現現代化。要正確協調城鄉關系,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統籌規劃城鄉基礎設施網絡,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促進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生態環保設施城鄉統一布局建設;把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并軌、標準統一。要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進糧食生產的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的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區協同,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發展;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穩步推進農村電商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經濟新常態下,協調理念不僅要求優化結構、調整比例、補齊短板,更強調在協調發展中拓寬農業現代化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
三、推動現代農業綠色化發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強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同時,特別強調“農村增綠”,這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體現。如何在資源環境硬約束下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當前農業發展中必須應對的一個重大挑戰。中華文明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智慧,充滿了綠色發展的哲理。
農業是與自然界較為接近的產業,走向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成為新時期建設農業現代化的唯一選擇。要加強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建立農業資源有效保護與高效利用的政策和技術支撐體系,堅持較為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山水林田湖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改變開發強度過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狀況,積極發展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要集中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推進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加大對農業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地、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綜合治理力度,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多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四、開放發展為農業現代化拓展新空間:
要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創造良好農產品國際貿易環境,提高農業市場競爭能力。要完善農業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健全公平競爭的農產品進口市場環境,依法對進口農產品開展貿易救濟調查;鼓勵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保護國內產業與農民利益的有機統一。要著力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政策體系,以“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為重點,支持農業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建立境外生產基地和加工、倉儲物流設施,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積極參與農業國際競爭與合作。
五、實現共享助力農業增效、農村增綠和農民增收。
必須堅持發展為了農民、發展依靠農民、發展成果由農民共享,用一種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以更大的決心、下更大的氣力加快補齊農業農村這個全面小康的短板,真正使全體農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共享發展不是抽象的,而是實實在在體現在醫療、教育、就業、扶貧、食品安全等方方面面。特別需要指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實現共享發展的關鍵。要求把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相適應,使強農惠農政策照顧到大多數普通農戶。這要求我們必須持續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不斷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要持續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扎實推進脫貧攻堅,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政策落地生根,實現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的整體性貧困,切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六、加快打造智慧農業新模式。
現代農業主要表現形式便是告別了過去傳統的“刀耕火種”的舊生產模式,以產業化、規?;癁橹鞔?。若依舊沿用傳統,那么很難形成有效的農業經濟,整個農業產業并不能得到很好地提升。而實現智慧農業后,物聯網等現代農業技術將得到重用。如此一來,面對大面積的作物種植,農戶們只需要在計算機前,進行觀察及操作,那么便可以實現智能灌溉、精準施肥以及水肥一體化控制,大大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在滿足作物生理所需的同時,提升農業生產力,提高作物產量與品質,從而讓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步伐邁得更加穩健、有力。
下一篇:智慧農業管理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