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
400-713-0022
? 2021-2022年西南麥區防治技術
發布時間:2021-10-27
2021-2022年西南麥區防治技術
1.小麥播種期
秋播階段的病蟲防控的重點是做好健身栽培、作物品種布局和種子處理工作。①推行秸稈還田,大力提倡小麥與蠶豆、豌豆等其他豆科作物按1:1比例間作套種,有顯著的防病增產效果;②選用抗病品種,在冬繁區盡量選用全生育期抗病品種;③藥劑拌種,秋播時采用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高效內吸性殺菌劑進行藥劑拌種,兼治條銹病和白粉病。
2.小麥出苗—越冬期
有針對性做好麥田病蟲害越冬基數的普查及發生趨勢的預測預報工作。秋冬季系統監測條銹病發生發展動態,采取普查與系統調查相結合,發現田間單片病葉,對發病點2米直徑的區域進行噴藥防治,發現單個發病中心對20米直徑的區域進行噴藥防治、及時封鎖發病中心。
3.小麥返青期—拔節期
小麥春夏季主要加強對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麥蚜和紅蜘蛛等病蟲害的普查、系統調查以及預測預報工作,及時對當地病蟲害的發生時期以及發生程度進行準確預報,當監測到病蟲害達到防治指標時及時開展防治工作。
春季對小麥條銹病冬繁區的早發病田,及時監測田間病蟲害,發現單片病葉,對其10米直徑進行噴藥防治,防治春季小麥條銹病菌源的擴散蔓延。3—4月下旬,根據田間病情監測情況,發現單個發病中心時及時對50米直徑區域麥田噴施藥劑;當監測到田間條銹病平均病葉率為0.5%—1%時,白粉病病葉率為10%左右時,及時組織開展大面積統防統治工作,防治病害大面積流行。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丙環唑、己唑醇、嘧啶核甘類抗菌素等,藥劑濃度嚴格按照農藥包裝說明推薦的劑量使用。
4.小麥孕穗期—灌漿階段
對于田間混合發生的病蟲害:條銹病、白粉病、赤霉病、麥蚜等,實施“一噴三防”措施,根據病蟲害的不同種類判斷所用殺菌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和肥料的類型,進行合理配比與施治。當田間發生單一病蟲時,進行針對性防治。當條銹病病葉率達0.5—1%時,或白粉病病葉率達10%時,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治,防止病害流行危害。
小麥抽穗至揚花期如遇有陰雨、露水和多霧天氣等持續2天以上或10天內有5天以上陰雨天氣,應加大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力度,防止小麥赤霉病的大發生。采取主動施藥措施對小麥揚花期的赤霉病進行預防;針對高感品種,盡量在破口抽穗期前進行施藥預防,藥劑可選用氰烯菌酯、嘧菌酯、戊唑醇、咪鮮胺、多菌靈等,用量及濃度嚴格按照農藥包裝袋推薦劑量,施藥后6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充噴施藥劑;若近5—7天內有范圍降雨或露霧,應繼續進行二次藥物防治。若當地小麥赤霉病菌已對多菌靈產生抗藥性,應停止使用多菌靈等苯丙咪唑類藥劑。
小麥返青至孕穗期,平均每33厘米行長有紅蜘蛛200頭或每株有6頭以上時,選用阿維菌素、聯苯菊酯等噴霧防治。在小麥灌漿初期,發現每莖有麥蚜5頭或田間蚜株率20%時,可用吡蟲啉、抗蚜威或溴氰菊酯噴霧。噴藥5—7天后檢查防治效果,如發現還有較多麥蚜,應再防治一次。旱地小麥灌漿階段易遭遇條銹病、白粉病、麥蚜等多種病蟲危害,以及脫肥、高溫天氣等不良影響,在4月上中旬進行“一噴多防”,對相關病蟲害進行統防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