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服務熱線:
400-713-0022
普惠新聞:加強生態保護恢復監測和監督?
發布時間:2022-01-24
普惠新聞:加強生態保護恢復監測和監督
全面推進山水林前哨寺生態保護和恢復,是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對加快自然生態領域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進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最近,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多部門相繼發行了《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和《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筆者認為,由于各種生態系統及日常監測和定期調查水平不同,生態工程建設監督手段仍然不足,生態保護聯合控制監督機制尚未形成合力,加強生態保護恢復監測和監督勢在必行。
一,建立生態保護恢復監測監督體系。
根據“三線三區”確定成果和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平臺,加強生態保護恢復大數據管理,實現生態保護恢復信息系統管理和集成。以國土天基信息平臺為基礎,構建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監測監督主題應用程序,提供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信息采集、監測預警、績效評價、智能輔助、信息共享等核心功能模塊。與相關部門對接行業數據,推進各種數據共建共享,建立國家-地方互聯互通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重大工程監測監督平臺。對重點地區生態保護和恢復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重大工程進行動態監測。
二,完善生態保護和修復產業監管平臺。
加強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重點領域動態監測、智能監督、生態風險預警,推進重點項目開工指導、績效評價等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水生態監測體系和信息平臺,提高江河湖泊地下水監督能力。加強海洋特別是海岸帶和美麗海灣生態保護修復監督能力建設,提高海洋生態環境智能化和精細監督水平。建立多部門聯合國家生態監測網,及時跟蹤生態格局、功能、生物多樣性狀況及生態脅迫狀況。完善國家生態質量監測評價體系,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功能持續,對國家重點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等不同規模的生態質量進行監測評價和監督。
三,建立生態調查監測預警系統。
充分利用國土“三朝”及其他相關專業調查成果,構建生態調查監測預警體系,系統開展森林、草原、河湖、濕地、海洋等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進化調查,全面了解我國陸地和海域的生態狀況。同時,考慮到自然地理單位的完整性和流域上下游的生態耦合關系,在各種生態監測站點的基礎上,靈活地以新、改造、共建等方式建設區域生態綜合監測站。定期開展重點地區流域、生態保護線、自然保護地、縣重點生態功能區等評價。結合評價結果,研究主要生態問題和風險,監測和分析生態承載力的閾值和機制,建立生態模擬和反演技術,完善生態風險預警技術體系。
四,完善重要的生態系統生態評價體系。
加強森林資源監測評價數據收集和分析評價能力,完善草原生態基本狀況和監測評價系統,有序開展森林草碳匯監測、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等專業評價監測。進行全國江河湖泊生態狀況調查,準確掌握江河湖泊生態底水,逐步實現水生生態健康狀況動態監測。建立國家級濕地生態監測體系,建立國家、省級、重要濕地三級監測體系。建立健全海洋生態監測網絡,形成以海岸帶為中心管轄海域的沿海海空一體化監測體系,開展海洋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的長期監測,升級生態災害監測預警能力。繼續開展生物多樣性狀況監測評估,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監測制度。完善生態碳匯監測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提高碳匯監測和評價能力,對我國生態碳匯現狀空間分布格局、動態變化規則和推進機制進行調查和監測。
下一篇:微氣象在線監測裝置廠家